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5月20日,方塘有约——大学生心理互助之家的8名成员走进了一位身残志坚的义务心理咨询师—杨雪的家中,和她一起探讨“敞开心灵,接纳自己”的心理学话题。
身残志坚的杨雪,出生在汉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6岁时不幸患上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导致全身肌肉萎缩,四肢基本丧失功能,只有左手一根手指能够弯曲。由此还引发了风湿性心脏病,几次都被下了病危通知。祸不单行,在杨雪13岁时,她的父亲不幸去世,家里失去了最大的支柱,平时只能靠微薄的低保和母亲的退休金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她仍旧没有放弃对生命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依然勤奋读书、坚持学习,并且自学了心理学。成功见证了她的努力和汗水,她曾被长江日报、楚天金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报纸报道,2010年曾赴我校演讲,她的演讲在学生中引起不小反响。用信念在生活的她,超出了肉体的责任,更超出了灵魂的执着。她曾经说过:“老天对我很恩赐,给了我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甜美的声音,让我能把‘杨雪热线’做好。”
在今天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先是进行了自我介绍并各自谈了对心理学的看法包括我们最喜欢的心理学大师。杨雪对我们的谈话也一一做出了回应,还用一些她在“杨雪热线”中遇到的案例来给我们举例说明心理学的一些疗法;接着,我们一起讨论了关于“敞开心灵,接纳自己”主题的两大方面:自我接纳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自我接纳的方法和意义。杨雪从她与病魔的抗争来谈接纳,她说“人活着应该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到极致”,所以她从接纳自己的身体开始慢慢接纳自己的内心。针对我们谈及到的自己对活动或者事务以及对老师的逃避问题,她通过她自身曾应对一些记者的尖锐问题的不同回答举例来说明,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逃避不等于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针对我们谈及自己的依赖性强,不敢做出抉择这一问题,杨雪回应说:接纳自己就应该看到自己的优点,不能去逃避成长的代价,若是这代价不可阻挡那就接受它,这样我们才能给成长一个机会。
不知不觉,交流已悄然进入尾声。为了表达对杨雪的感谢,为了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交流,我们唱起了欢快的《最炫民族风》,唱起了极具湖南风味的《月亮粑粑》和《同一首歌》。告别了杨雪,我们留下的是带去的水果和心灵成长的记忆,带走的是杨雪姐姐给我们的宝贵的经验和分享。在这个助残日的今天,我们共同用温暖帮助了彼此。
当今,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中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自杀倾向越来越严重的现象使得社会相当关注各个不同层次对于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的构建。“自我接纳”是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此次活动,旨在为同学们提供思考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与杨雪和大家之间的交流来增进同学们对杨雪了解,让大家对于心理学的个体咨询方面有更多的收获,对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方塘有约 余佳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