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进文化引领巴蜀文化繁荣发展 促进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

发布者:admin1发布时间:2011-12-07浏览次数:1848


        四川省委书记 刘奇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文化改革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大部署。四川是文化资源大省,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文化建设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努力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和国家的精神旗帜。从世界发展的趋势看,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从科学发展的要求 看,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从全面小康的内容看,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从四川文化的定位看, 建设文化强省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支撑。四川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巴蜀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史上独放异彩,古蜀文化、三国文化、 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汶川特大地震后,以四川人民为主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文化和民 族精神在当代的体现和发展,是对巴蜀文化精神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升华,使四川文化呈现出历史厚重与时代特色交相辉映的特征。
            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要深入把握精神实质,勇于改革创新,加大工作力度,挖掘四川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展现巴蜀文化精 髓,塑造新时期四川精神和文化形象,着力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文化品牌和产品,让巴蜀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推动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支撑和促进 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
            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文化促进社会团结进步的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要着力用正面的声音占领 阵地,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引导各种社会思潮沿着健康的轨道、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壮大主流舆论,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成为主流主导。要坚持用社 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 司法公信建设。要加强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阵地。
            着力加强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提升文化精神食粮的供给力。要深入挖掘四川特色优势文化资源,规划一批重大题材的创作,推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 优秀文化作品。要充分挖掘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组织创作一批承载文化精神、激励教育后人、影响广泛深远的精品力作。要 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创作与群众审美需求接轨、精神情感共鸣的优秀作品。要高度重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出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回答干部群众关 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强化文化创作生产引导,引导文化工作者面向群众、面向市场、面向基层创作和生产优秀作品。要创新 创作生产机制,推行文化领军人物项目负责制、重大选题市场招标制,着力提高原创性作品创作生产能力,通过占领文化市场来占领思想阵地。
            着力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提升文化深入基层和群众的服务力。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必须让文化真正深入基层、覆盖城乡、服务群众。要注重文化资源布局 的均衡性,做到全面覆盖、结构合理、功能健全、适用高效,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基本文化服务。要大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采取特殊的支持政策,鼓励文 化企业生产质优价廉的公共文化产品。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基层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村镇、校园、企业、机关文化,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开展文化活动,推动群众 文化蓬勃发展。要积极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文化列车”、“送欢乐下基层”等公益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建 设、管理、使用长效机制,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
            着力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我省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着力解决当前产业层次不高、企业规模偏小、特色优势发挥不够等问题。 要破除“经济滞后东部地区,文化发展也就滞后于东部地区”的思维定势,辩证审视文化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西部有漫漫黄土、无疆沙 漠、雪域高原、千山万壑,这些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特点,虽然显得荒凉,却是西部地区发展文化的一个优势,经营“荒凉”也能创造文化价值和文化精品,历史上正 因为四川“行路难”,才有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佳作;正因为有西北边塞的独特风情,才产生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塞外诗歌。要突出特色抓文化区域布 局,把成都建设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区,打造以红军长征路线、川陕革命根据地、伟人故里、将帅纪念园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产业带,以古巴蜀文化和三 国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产业带,以“藏羌彝文化走廊”为核心区域的民族文化产业带,以汶川地震恢复重建区为依托的重建文化产业带,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集 聚效果明显和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要实施主导产业引领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出版发行、电影电视、文化演艺、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印刷 复制等重点文化产业,推动文化领域优势行业率先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手机 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拓展文化发展的新领域。要实施大集团带大产业战略,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 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并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 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
            着力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提升文化繁荣发展的创新力。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起步早、力度大,创造了新华文轩等全国改革的典型。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对全省除三州 外的市县级新华书店进行整体事转企改制,设立的新华文轩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港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改革重组,四川太平洋电影院线 成为全国十强、西部地区最大的电影院线。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采取不同的改革路径,分阶段、 有区别地加以实施。对公益性文化单位,重点是要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尤其要大力转换内部机制,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对国有经营 性文化单位,要按照改革转制规划加快实施,重点是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明年,要实现全省所有经营性出版单位、电影发行放映单位、一般 性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重点新闻网站,以及其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部转制为企业。要紧紧抓住转企改制这个中心环节,重塑文化市场主体, 并在转企改制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真正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市场主体。对一些重点扶持的体现地方、民族特色的艺 术院团,在完全走向市场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其更好地面向市场、增强活力。要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 息等要素市场,为文化企业的成长壮大创造良好市场条件。
            着力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升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趋势日益明显。要发挥文化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推动作用, 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业和产品升级。要打好旅游产业的“文化牌”,注意在旅游项目中 融入文化元素,加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包装,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品位。要增强文化对品牌塑造的推动作用,注重把文化理念渗透到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品牌和经 营管理环节,增加文化含量、文化品位和经济价值。要发挥文化对扩大消费的推动作用,抓住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契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拉动居民消费 结构升级。文化产业既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发挥文化对增加就业的推动作用,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其他领域和产业的创新发 展,让更多的人能够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