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坦的道路。综观这1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 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 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实践上,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和进步;在理论上,推进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一切都与科学发展观密 切相关。
推动科学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十年来,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完成了“十五”、“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十 二五”规划良好开局,成功举办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喜事盛事,妥善处理一系列突如其来的急事难事,战胜一系列历史罕见的大灾大难,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 局面。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始终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了经济持续 较快发展。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而同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为3.9%。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0万亿元跃升到 2011年的47万亿元,财政收入从不到2万亿元跃升到10万亿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 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量。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迈出重大步伐。始终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深入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政策举措,努力增强经 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结构优化、能耗下降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从33%提高到 43%,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0%左右,经济活力持续迸发。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稳步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和创新。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 持续改善,城镇化率超过51%,实现了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成效明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2003年到2011年,全国财政用于同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出累计达16.47万亿元,投入力度之 大前所未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作出部署和制度安排,取消农业税,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 教育,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快了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十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702元增至21810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475元增至6977元,均翻了一番多。
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 革步伐。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深化,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正在建 立。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改革取得重要 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进行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问责制逐步完善, 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对外开放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成功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和挑战。我们遇到了来自国内外的一系列严峻考验,遇到了来自自然界的一系列大灾大难。面对来势凶猛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果断实 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迅速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我们成 功战胜了“非典”疫情和汶川特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在重点工程建设、载人 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领域取得重大标志性成就,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 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伟大的实践呼唤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既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实践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的十年,也是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形成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十年。
进入新世纪后,国际格局出现深度调整,世界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转型转轨中遇 到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2003年非典疫情暴露出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经济社会能否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发展 的势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和严峻考验,迫切要求以理论上的新突破推动事业的新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 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在实践中逐步孕育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
2003年7月,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集中明确阐述,强调“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 发展的发展观”。同年8月底到9月初,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明确使用“科学发展观”概念。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 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形成科学发展观的完整表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在2004年3月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 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使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更加具体、内涵更加明确。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地位。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的科学论断。 2006年6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作了深刻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 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持党的纯洁性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内涵进一步深化充实、理论形态进一步完善。推动科学发展 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
科学发展观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丰富发展的。十年的实践表明,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形成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过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科学发展观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指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 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改革日益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明显增大。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和 勇气,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要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和内涵特 征的认识,不断增进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 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深刻认 识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要坚定自觉地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 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必须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策措施是科学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只有按照科学理论的要求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才能找 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和实现路径。要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努力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体系。当前特别是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 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各地各部门应按照中央精神制定相关配套 衔接政策,增强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努力形成一整套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综合政策体系。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突 出强调,要“抓紧工作、抓紧落实”。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抓住难得机遇,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出实招、办实事、 求实效,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打开新局面。
必须以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体制机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构建充 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和持久推动力量。要抓住社会反映强烈、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症结, 集中力量、不失时机地加以突破,使改革进程持续地、实质性地向前推进。当前应着重在深化财税体制、收入分配制度、行政体制以及户籍、土地、公共服务等领域 的改革上努力取得突破。要进一步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特别是加强对系统性和关联性强、跨部门和跨领域改革的宏观设计、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有效 加强各项改革的有机衔接,有效控制改革的潜在风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 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和监督体系,健全与之衔接配套的选拔任用机制,推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政策导向、制度导向,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 确政绩观,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中央党校副校长张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