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莲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3-17浏览次数:2223

余香莲,女,博士,讲师。2017年博士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向。2017年至2018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学。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级课题4项目、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其他课题5项;在SSCI一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几篇。主要社会兼职有:武汉市心理学会副秘书长、理事。

1)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健康心理学、团体心理学、生涯咨询与辅导。

2)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心理学、行为矫正、职业心理学、生涯规划;研究生课程:生涯发展与规划。

3)承担的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后疫情时代下心理复原力的移动网络化ACT干预”,资助金额5万;研究时间20216月——202212月;

主持福建省教育厅项目:“留学生社交焦虑的注意偏差矫正效果研究”,资助金额0.5万;研究时间20167月——20177月;

参与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会干预与重建”,资助金额35万,研究时间2021.6-2023.6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反社会人格的社交网络特征、认知偏向及网络化矫正”,资助金额20万,研究时间2016.6-2018.6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基于CBT的抑郁症计算机化自动匹配治疗:模型、效果及机制研究”,资助金额9万,研究时间2012——2015年;

参与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扎根理论的***痴迷者心理解离模型的构建”,资助金额1.5万,研究时间20149月——201612月;

参与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DBT的偏执型人格障碍邪教成员的心理矫治研究”,资助金额1.5万,研究时间20159月——201712月;

主持2021年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课题,“基于个体与团体双重视角的疫情后公众心理应激症状的网络化干预”,资助金额3万,研究时间202012月——20226月;

4)承担的教研项目

2021年主持江汉大学青年教师专项教研项目1项,“心理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年主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研究项目1项,“基于对比、调查和实验情境下对我校学生评价体系的新探索”;

参与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云服务的心理学智慧实验室建设探索”,项目编号:2020430

2015年主持2015年度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汉语言专业留学生阅读教材文本编排改革实验研究:基于眼动实证研究的佐证”。

5)学术成果(含论文、著作、教材、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Modification of hostile interpretation bias and self-reported aggression in juvenile delinqu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通讯作者).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2021, 31(6): 779-797.

Preval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among frontline healthcare worker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通讯作者). Journal of Aggression, Maltreatment & Trauma, 2022, 21(2):100226.

Ostracism, Psychological Capital,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among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Youth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第一作者).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1, 18:  11282.

Cognitive Neural Mechanism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 Meta-Analysis Based on fMRI Studies(第一作者).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1, 18(11):5556.

Childhood Trauma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 Serial Mediation Model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通讯作者).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1, 18(13):  6808.

Which kind of feedback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individuals with social anxiety: facial or textual? An ERP study(第一作者). Neuroreport, 2021, 32 (4).

睾酮素与反社会倾向未成年犯的攻击行为: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和皮质醇的调节作用(共同一作).心理学报,2020,52(11):1288-1300.

社交焦虑个体的积极与消极认知偏向:meta分析(第一作者). 中国心理卫生,2018,32(06):455-461.

Stability of Implicit Self-Esteem Among Internet addicted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第二作者). 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7, 45(2):339-352.

焦虑障碍的认知偏向矫正元分析:效果量、影响因素及中介检验(第三作者).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11):1690-1711.

抑郁症网络化自助干预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以汉化MoodGYM为例(第四作者). 心理学报, 2016, 48(7).

失眠的自助式认知行为治疗元分析:疗效、影响因素及证据评价(第三作者).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2:173-195.

非洲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现状分析——基于与其他二语习得者的对比研究(第一作者). 长春大学学报,2016,02:81-85.

词空格在汉语文本阅读中的作用:基于眼动研究的元分析(第一作者). 心理科学进展, 2015,11:1894-1909.

《诗经·国风》中求之不得的爱情与缺失性体验(第一作者).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2:93-95.

大学新生英语学习策略现状分析:基于与非洲二语习得者的对比(第一作者). 长春大学学报,2015,08:133-136+140.

6)所获荣誉或奖项

福建师范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优秀教师

江汉大学教师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7)联系方式: psyyu@jhun.edu.cn


                       ——以上信息截止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