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教育实践,2025年11月13日下午,教育学院在J04B413教室举办了一场高质量的院级教研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本科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核心议题,心理学系教师代表董华、孙远应邀作专题分享,系统介绍了心理学系在“以赛育人”方面的创新理念、扎实举措与前瞻思考,为全院各系提供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宝贵经验。

董华老师以“从心出发,向愿而行”为题,分享了带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初心与愿景。她强调,育人工作应始终“以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与人格塑造。在回顾心理学系“以赛育人”历程时,她指出,该系已从早期单纯“参加比赛”,逐步发展为“组织比赛”乃至“创办比赛”,构建起“全员参与、重点培养、赛教融合”的良性育人机制。在此基础上,董华老师进一步提炼出“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目标,融合“以赛促学”“科研训练”与“社会服务”三大路径,全面锤炼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该模式有效贯通了从知识输入到能力输出的培养闭环,真正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育人目标。
随后,孙远老师以具体的“心理辅导教学竞赛”带队经历为鲜活案例,将“以赛育人”的宏观理念落到了细微处,生动展示了如何将一名普通学生培养成赛场上的佼佼者。

她详细拆解了备赛的完整流程:从初期的遴选、引导学生制定参赛材料;到中期的方案设计与反复磨课,再到后期的模拟演练与心态调整,通过高强度的仿真训练提升学生的自信与从容。孙老师特别分享了如何利用竞赛契机,培养学生的“科学家-实践者”思维,即不仅要知道“怎么做”,更要懂得“为什么这么做”,从而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创造性应用。她的分享充满了教育的温度与智慧,充分体现了指导教师在其中所扮演的“引导者”、“教练”与“伙伴”的多重角色。
两位老师的分享,形成了“宏观架构”与“微观操作”的完美互补,既有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又有可供直接借鉴的战术细节,赢得了现场各系同仁的高度认可。参与教研活动的各系教师纷纷表示心理学系的“以赛育人”模式系统地回答了“为何赛”、“赛什么”、“怎么赛”的核心问题,同时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该模式内核——即通过高水平赛事反哺教学、锤炼学生综合素养——适用于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新视角、新路径。
本次教研活动是教育学院推动系际深度交流、构建育人共同体的成功实践。教育学院将继续凝聚各系智慧与力量,互学互鉴,协同共进,共同推动全院育人工作实现新的跨越,为培养更多卓越的创新人才而不懈奋斗。
撰稿:董华 编辑:冷雪芸 审核:许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