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微课堂丨青春诠释“十个明确”,学子畅叙时代担当
11月6日下午,江汉大学教育学院以“十个明确铸青春,青年担当谱华章”为主题的“百生讲坛”演讲比赛在J04B107精彩上演。该比赛旨在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十个明确”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鼓励学生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一号选手 杨俊豪:以青春之我,谱时代华章
杨俊豪选手言辞恳切、情感充沛,围绕“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核心内容,从明道、立志、笃行三个维度层层递进。他以“红旗之问”、秦玥飞返乡故事为引,引出背后蕴含的宏大主题,演讲中满含教育温度与青春朝气。“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他在结尾表态,青年一代定会挺立时代潮头,用青春与奋斗开拓崭新天地。
撰稿:石兰;审核:李珍华;编辑:聂思芹
二号选手 王佳宁:跳动的初心
从退役工程兵到新时代青年和教育者,王佳宁选手的演讲串联起不同身份背后的“初心”:是老人抗寒潮护收成的智慧担当,是他戎马生涯中对党和人民的赤诚;是“我”深耕红色文旅、传递英雄故事的热忱,更是自己站上讲台投身教育实践的坚定。她提到,“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为初心领航铺路,让先辈的奉献精神与青年的时代担当同频共振,在时代沃土上释放初心的磅礴力量。“当代青年当以初心为炬、以担当为帆,在新时代征程上勇毅前行,让青春之花在民族复兴实践中绚烂绽放!”

三号选手 郭樾:以“十个明确”为灯塔,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闪耀
“青春如初春之阳,如破晓之光。” 郭樾选手以“十个明确”为纲,通过“西部计划”志愿教师张安齐、35岁航天飞控团队、“蹭饭书记”董桂林三个鲜活案例,层层递进解答“青年如何答卷”——把信仰化为脚下的泥土,把坚持写进每一次0.01毫米的精准,把“以人民为中心”落进一碗碗家常饭。他沉稳的台风、真挚的表达,让宏大理论升华为“硬核”青春宣言:跃青春、悦学习,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

四号选手 龙欣妍:青春践行新思想,江大青年勇担当
龙欣妍选手围绕“十个明确”等核心内容,结合自身作为江大学子在志愿服务、专业学习与文化创新中的亲身经历,生动讲述新时代青年如何将宏大理论融入日常行动。“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她表示,作为新时代江大青年当立足当下,在求索中增长才干,在奉献中提升自我,让青春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五号选手 陈和婷:以青春之我 践思想之光
陈和婷选手聚焦“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核心内容,结合江大校园的人文关怀与教育学院学子的专业实践,生动阐述了新时代青年如何将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温暖人心的校徽月饼、校园美食节,到深入乡村的支教行动、服务社区的教育项目,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饱满的热情,展现了江大青年以思想为帆、以行动为桨,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书写青春答卷的担当与风采。

六号选手 宛紫枫:风华正茂立时代志向,浪遏飞舟看青春担当
宛紫枫选手结合自身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学细悟,以青年人的热情与真挚,分享了新时代青年践行“十四个坚持”的实践方向。“持长剑纵马,执妙笔生花。”他向当代青年发出倡议:正值风华正茂之年,当怀浪遏飞舟的豪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绘就属于新时代青年的人生壮丽画卷。

七号选手 陈玥:优秀,请让青年来说
“我曾因‘非名校’被定义为‘普通’,直到武汉马拉松让我读懂:优秀从不是‘名校高薪’的单行道,而是青年用脚步跑出的万条路。”陈玥选手以自身经历破题,分享了对“优秀”的独特理解。她表示,跑出“优秀之路”,既需勇气开拓新局,更靠热爱与坚持支撑。从个人奔跑至跑团拼搏,她见证咖啡师、乡村教师、动漫设计师、医生等不同职业者,皆以各自方式服务社会,用热爱诠释优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既需‘铁饭碗’筑牢根基,也需‘新浪潮’开拓未来。青年当以勇气择路,用热爱与坚持赢得时代认可 —— 优秀与否,该由青年自己来说!
评委点评与期许
演讲结束后,评委老师充分肯定了全体参赛选手的综合实力,同时提出针对性建议。她指出,选手在展现个人风采的同时,需进一步提升台风,在台上充分彰显自信与专业素养;演讲内容的实践性也至关重要,建议结合更多个人经历与真实案例,让表达更生动有力、更具说服力。她强调,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演讲竞技,更是一次成功的青年理论武装与思想动员,希望同学们将演讲中的豪言壮语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让青春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更绚丽的光彩。
获奖名单揭晓
一等奖 王佳宁
二等奖 杨俊豪 龙欣妍 郭樾
三等奖 陈和婷 宛紫枫 陈玥
优秀奖 李佳洛 王钦黛 吴佩静
“百生讲坛” 作为学校红色文化品牌活动,已成为传播主流价值、展示青年风采、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平台。教育学院高度重视此项活动,本次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点燃了全院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营造了知行合一、担当有为的浓郁校园氛围,更搭建了青年学子以言践思、以讲促学的实践舞台,进一步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行动深度融合。
撰稿:王译禾;审核:李珍华;编辑:聂思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