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智汇|“校友归巢,智汇新章,共启‘十五五’”
——教育学院开展2025年校友返校系列活动
时光淬金,情谊不改。金秋十月,共话同窗情。10月18日上午,江汉大学“校友回归”暨“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于学校科创大楼江大厅召开,教育学院近20名校友自全国各地重返母校,与师生共赴校地发展盛会。下午,教育学院以“叙旧情、谋新篇”为核心,开展了“校友归巢,智汇新章,共启‘十五五’”系列活动。

活动一:校友座谈——忆往昔话未来,共绘发展新蓝图
18号下午13:00,教育学院在J04A413会议室召开校友代表座谈会暨学院“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意见征集会。
会上,学院特聘近十名优秀校友担任“校外成长导师”,学院领导与各系主任共同为受聘校友颁发聘书,期待校友发挥资源优势,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维度指导与支持。



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务工作)李莉从专业评级提升、国家级科研突破、考公考编成果及学科竞赛获奖等方面,介绍学院蓬勃发展态势。自由交流环节,校友们畅谈“回家”的温暖,表达对学院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同时结合自身职业经历分享感悟,围绕专业优化、学生能力提升、教师成长等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校友们纷纷表示“个人成长与学院发展双向赋能”,将全力支持母校建设。











活动二:江汉大讲坛——智汇校友薪火,赋能教育新征程
学院特邀优秀校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书记郑刚教授,开展“党性锻炼与人才培养同步,党支部建设与学科发展共振”主题讲座。
讲座现场,郑刚教授结合丰富的党务工作经历与教学实践,从党支部建设、师德师风、立德树人、业务提升等多个维度展开阐述。他特别分享了其党支部“三结合”“两同向”的工作思路,即结合学院实际、学科特点、师生需求开展工作,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同向同行、共振发展;详细介绍了党支部“三个100%”育人机制,以及“三导”模式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打造“课程思政育人”品牌的实践与成效。此外,他还分享了党支部通过完善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在思想品德、学术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为青年教师提供全方位指导,促进教师业务发展以及一流学科建设的举措。
郑刚教授的分享既有顶层设计的理论高度,又有扎根一线的实践温度,为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活动三:“学长归来”分享会——学长归来话成长,规划引路向远航
“学长归来”分享会现场,方河俊、邵胜强、赵千、万敬兵四位优秀校友以“成长导师” 身份传经送宝,助力在校学子明确成长方向、做好学业与职业规划。

2006届教育技术专业校友、武汉汇选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河俊,他结合自身在数字科技领域的从业经历,为新生解析了教育技术专业的多元发展路径,教会大家找准领域、锚定目标的重要性,鼓励学子夯实专业基础,主动拥抱未来行业。
2011届应用心理学专业校友、武汉宏赡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52赫滋慈善关爱基金理事长邵胜强,从职场发展与社会责任双重视角出发,分享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在企业管理、公益事业中的实践价值,并强调“不忘建设国家”的责任。
2013届教育学专业校友、蚂蚁集团支付宝事业群数字化商家生态产品负责人赵千,分享了自己的成长轨迹,并以互联网行业的动态前沿为切入点,鼓励新生“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打破专业壁垒、主动突破,大胆向上,在时代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
2015届应用心理学专业校友、远大医药集团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兼湖北省人社厅创新创业导师万敬兵,聚焦人力资源领域的职业发展,为新生讲解了专业知识与职场能力的配适要点,强调大学期间要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未来职场竞争积攒优势。他鼓励新生“大学用好、用足四年弥足珍贵的时间,设置好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并按自己的轨迹一步一步落实。”
现场互动频繁,温度与深度共存。面对新生的困惑与迷茫,四位“成长导师”倾囊相授,从专业学习、职业规划、行业洞察到个人成长,进行全方位答疑解惑,让大家对大学生活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活动四:小黄鸭健康跑——校园乐跑,青春回忆
学院数名校友参加学校“校园乐跑,青春回忆”小黄鸭健康跑活动,与在校师生共同奔赴一场融合运动、怀旧与温情的校园乐跑,用脚步重温青春记忆,以汗水诠释不老初心。本次健康跑路线设计独具匠心:从图书馆到行政楼,从湖畔林荫道到青春广场,沿途不仅串联起校园标志性建筑,更暗藏“小黄鸭”图案的创意轨迹。校友们感慨:“每一步都是青春回忆——教学楼挑灯夜读、湖畔长椅畅谈,仿佛回到学生时代。”
“人生如同马拉松,不仅要跑得快,更要跑得稳、坚持到底。”校友们通过健康跑重温奋斗精神,也将这份力量传递至职场与生活。


欢声笑语犹在耳,浓浓情谊暖人心。此次校友返校系列活动虽已落幕,但校友与母校之间深切的情谊纽带愈发坚韧。母校永远是每一位校友青春的港湾、精神的故土与坚强的后盾。在此,衷心祝愿每一位校友在人生的“马拉松”中步履稳健、前程似锦,在各自领域绽放熠熠光彩;更热切期盼大家常回“家”看看,共叙情谊,同绘未来!
撰稿:邓锐、彭腾飞、王冰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