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校友薪火 赋能教育新程 ——华中师范大学郑刚教授返校分享全国样板党支部创建经验

发布者:聂思芹发布时间:2025-10-21浏览次数:30

10月18日,教育学院特邀优秀校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郑刚教授J04A413开展“党性锻炼与人才培养同步,党支部建设与学科发展共振”主题讲座传授基层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宝贵经验。


郑刚教授深耕高校党建与教育教学一线多年,其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是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先后获评学校“先进党支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多项荣誉。讲座现场结合丰富的党务工作经历与教学实践,从党支部建设、师德师风、立德树人、业务提升等多个维度展开阐述。

党支部建设方面,郑刚教授介绍,党支部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明确支委分工、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等举措,筑牢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他特别分享了党支部“三结合”“两同向”的工作思路,即结合学院实际、学科特点、师生需求开展工作,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同向同行、共振发展。

师德师风方面,他专门强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重要性。他分享了党支部党员在抗疫期间主动下沉社区、关爱学生家庭、组建公益助学团辅导一线工作者子女等先进事迹,展现了高校教师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党支部通过举办“三育人标兵”报告会、为毕业生党员讲授“最后一堂党课”等活动,营造了“人人都是践行师德师风一面旗帜”的良好氛围。

在立德树人实践中,郑刚教授详细介绍了党支部“三个百分之百”育人机制——全部党员承担本科生基础核心课程、担任班主任、担任本科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辅导“三导”模式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以及打造“课程思政育人”品牌的实践与成效。以《中国教育史》课程为例,分享了如何通过实地参观、翻转教学、典籍熏陶等多种形式,挖掘思政元素,培育学生“文化自信”,让课程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金课”。

此外,郑刚教授还分享了党支部在促进教师业务发展方面的有效举措。通过完善老中青“传帮带”机制,推动经验丰富的党员同志与青年教师结对,在思想品德、学术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指导,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一流学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郑刚教授与现场师生围绕基层党建创新、课程思政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此次讲座既有顶层设计的理论高度,又有扎根一线的实践温度,为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学院将不断加强党务培训交流机制,推动各党支部在互学互鉴中提升党建质量,促进党建与教育教学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撰稿:邓锐    编辑:聂思芹     审核: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