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特辑】从纪念胜利到开启新程:教院萌新用“行走的课堂”作答时代问卷

发布者:石兰发布时间:2025-09-05浏览次数:13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教育学院发起烽火铭心·新程启抗战历史感悟分享活动,鼓励2025级新生走进历史现场书写真实感悟——在回溯与思考中唤醒民族记忆,在传承与践行中赓续精神火种。

烽火岁月虽已远去,但历史的回响依然叩击心灵;英雄身影虽渐行渐远,但精神的光芒始终照亮前路。让我们一起听听教育学院萌新们的红色心声:


站在辛亥革命博物馆的穹顶下,泛黄的起义军旗帜在光影中轻轻颤动,像一颗凝固的星火,映照着百年前那个血与火的夜晚。展墙上的老照片会说话:革命者的草鞋沾满泥泞,街头演说者的长衫被风吹起,

 ——李文馨 数字与媒体技术252


烽火岁月虽已远去,那些浸透鲜血的记忆从未褪色。从平型关的号角到台儿庄的残垣,从杨靖宇腹中的草根到赵一曼笔下的家书,无数国人以骨为笔、以血为墨,写下“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壮歌。

-——湛心怡 应用心理学252


澄澈天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枝叶,轻柔却庄重地拂过那方光洁的石碑。碑面上,“李旭华烈士”五个字经岁月打磨,愈发清晰厚重,每一笔镌刻都似在无声诉说着一段不曾褪色的英雄过往,凝聚着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献身精神。

 ——敖煜之 应用心理学252


踏入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历史的厚重气息便扑面而来。那斑驳的砖墙、泛黄的文件以及陈旧的桌椅,皆在默默诉说着工运先驱们为争取权益、谋求解放所经历的艰苦历程。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他们汇聚力量、点燃希望,以赤诚之心和坚定信念为国家命运而抗争,以满腔热血和无私奉献为太平盛世献礼,以宝贵生命和高尚灵魂为国泰民安谱曲。

 ——杨俊豪 应用心理学251


静立张富清展馆,一件打满补丁的搪瓷缸无声诉说震撼。它盛过战火,亦装过平凡,斑驳缸体映出一位英雄的两重境界: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功勋卓著,是顶天立地的“战斗英雄”;和平岁月,他却将功名深锁,甘愿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成为默默无闻的“人民公仆”。

 ——张欣宇 应用心理学251


93日临近,我走进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与四行仓库,触摸到了两段厚重的历史。旧址里简朴的桌椅、泛黄的文件,藏着先辈们在隐蔽战线的坚守;四行仓库的弹孔墙仍在诉说,八十多年前战士们用血肉筑起的防线。

 ——明麟哲 应用心理学251


走进辛亥革命博物馆,泛黄的文献、锈迹的枪炮与复原的起义场景,瞬间将我拉回百年前的风云岁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后续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手迹前,我驻足良久,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为推翻帝制、追求共和所付出的鲜血与牺牲。

 ——舒欣冉 应用心理学251


九月三日,是值得每个中国人铭记的日子。先烈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长城,其志如炬,照亮历史的黑夜。正如邓小平所言:“永远记着:我们的幸福是先烈们用血换来的。”“烽火铭心”,是让我们牢记历史,并非延续仇恨,而是将不屈的精神化为民族脊梁;“新程启志”,是以先辈之志为不灭烽火,指引我们承续历史、走向未来。

 ——谢亦静 数字与媒体技25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曾在橘子洲发出这般深刻的历史之问。而当我仰望青年毛泽东的巨型雕像时,他那迎风而立、目光如炬的形象令我震撼不已。三十二岁的毛泽东,恰是与我们相仿的青春年华,却已胸怀家国,在湘江之畔思考着民族的未来。

 ——郭晓慧 数字媒体技术252


与红色场馆的合影,不仅是瞬间的定格,更是一次精神的回溯。砖瓦无声,却仿佛诉说着烽火岁月的壮烈与信仰的坚贞。先烈们的目光如炬,穿透时光,凝视着我们今日的安宁。

 ——张晓娟 数字与媒体技术252


历史从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代代相传的薪火。此次分享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愿我们以抗战精神为灯塔,以青春之志为风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担使命、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告慰历史、致敬英雄,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篇章。



撰稿人:谢红棉 陈泽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