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教育学院组织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云端连线”的方式,共同聆听由江汉大学精心打造的“精绣河山”思政大课。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2024级新生围坐共学,其他年级学子通过直播平台同步“打卡”,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生动课堂中,领略“精细爆破”技术的魅力,感悟科技报国的时代使命。
“百米烟囱如何实现‘优雅折腰’?千米高架怎样精准‘卧倒’”?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先启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用“绣花针作画”的生动比喻,揭秘“精细爆破”技术如何将万吨级荷载控制在毫米级误差。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覃道明讲述了谢先启院士和江大爆破人“敢为人先、永争第一”,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接续奋斗的故事。他勉励青年学子保持创新的好奇心、进取心,静心做学问,扎实强基础。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菲通过讲述“折叠”在爆破实践中的应用,揭示人在科技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同学们既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更要涵养崇德向善的人文情怀。
数媒221班学生、党员向雯萱表示:“科技工作者用智慧和匠心‘精绣’河山,我们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也应练就‘像素级’的专注,用创意和技术讲好中国故事。”应心242班学生沈思齐说:“精细爆破中展现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正是我们这一代青年需要学习的品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珍惜学习时光,努力成长为兼具专业能力和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像爆破专家那样,既有追求极致的专业态度,又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教育241班学生凌琪芳表示:“爆破需要精准计算,教育同样需要匠心。在大学期间,我们要着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维,未来才能更好地用科技赋能教育,让知识传递更高效、更生动。”
“当‘身边的科研英雄’走进课堂,当‘校园的实验室’成果变成教材案例,这就是最有温度的思政课。本次思政大课堂,通过本校院士、本土案例的叙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科技报国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成为可触摸、可追随的成长路径,激励了学子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不断锤炼“精益求精”的专业素养,涵养“胸怀家国”的深厚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祖国大地上书写最美的青春华章。
(撰稿人:沈思齐、石兰;审核人:李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