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真实的幸福》是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积极心理学系列著作的第一部。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用幸福斟满人生。作者以一种通俗而不失科学严谨的方式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变得更幸福。书中引用大量的故事和案例,论证真实的幸福来源于我们能够辨别自身的优势,能够合理利用自身的优势;幸福还来源于我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追求,幸福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书中内容不是文笔华丽的心灵鸡汤,而是平实有据的幸福方法论。
继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之后,积极心理学正以席卷之势,成为心理学的第四次浪潮。众所周知,心理学肩负三大使命:使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使天才禀赋得到开发;使大众生活更加美好。但二战后心理创伤的大量涌现遮盖了心理学的使命,窄化了心理学的功能。
《真实的幸福》拉开了积极心理学的序幕,摈弃“问题”模式,开启“积极”视角。它向时代和大众呼吁: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当今中国正立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头,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一样,疾速增长的GDP带来了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物质财富的增长,但民众幸福指数却如“伊斯特林悖论”(亦称“幸福悖论”)所言,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生活满意度增加,收入与幸福是两个非线性关系更非因果关系的变量。放眼现实,多少人抛尽韶华,付尽青春,煎熬人生,当冲刺至以金钱和财富铸就的理想终点时,却发现充盈心灵的不是幸福与满足,而是空虚与失落。何为幸福很难确切定义。但毋容置疑的是,幸福是一种快乐美好的主观感受,是一种积极体验。
赛里格曼作为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推动者,曾在1998年美国心理学年会上指出:“20世纪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缺憾就是对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重视不够”。《真实的幸福》希望校正这种不平衡,它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如:
——人在快乐时,他们更有创造力,视野变宽,更有探险精神,这个变宽变广的过程增加了他们的资源,使他们面对挑战时更可能获胜,这反过来又增加他们的积极情绪,从而更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作为父母最快乐的事应该是建构孩子的积极情绪和人格特质,而不是去化解她的消极情绪。不应该花多的时间去改正弱点。
——拉近幸福的六种美德: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真实的幸福源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并在生活中充分发挥它们,这样你就开启了自己美好的人生。
——你的幸福感有一半是由基因决定的,另外一半是你可以掌控的,健康、保持乐观、社交、多赚点钱、信奉宗教、接受教育、结婚,都是达成幸福的可控因素。
——过去的事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不要把自己桎梏在过去;感恩、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被引爆。
——如果你把不幸的事想成“永远”、“从来”、“总是”,把他归因到人格特质上,那么你就是一个悲观的人。如果你把不幸的事想成“有的时候”、“最近”,把它当成偶发事件,你就是一个乐观的人。
《真实的幸福》一书新颖开阔、生动严谨的内容特色和平实流畅、可读性强的文字特色令人赞佩。当你静静读完这本书,你的人生态度和生活信念也许会发生一些改变,你可能开始主动觉察自身的美德与优势,你也可能更加注重积极品质的培养,这都是在为你的幸福人生注入积极的力量。直至今日,《真实的幸福》仍毫无争议的被推为最佳积极心理学科普著作。
陈慧君
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级心理咨询师。省级精品课程及国家一流课程项目组核心成员。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湖北省心理学会会员。主编及参编专业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25篇,主持完成省部级教研项目1项,厅局级科研项目4项,横向科研项目5项。参与完成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多项。曾获江汉大学教学质量一等奖、岗位能手、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武汉市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
研究方向:心理评估与诊断 积极人格与行为